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0日 10:44
发布者:
为积极响应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号召,进一步提升初级职称教师教学能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2025年7月28日,设计与产品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设计与产品学院会议室B319进行教学大练兵活动。本次活动由系主任张大伟主持,郑明、韩耀红、董赫男、纪亚红、郑莉玮在内的多位专业教师参与,活动全程聚焦教学实践与研讨,为专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多维展示:教学风采与创新理念碰撞
活动伊始,三位初级职称教师依次带来了精彩的课程教学展示。纪亚红老师在《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中,以“品牌文化构建与市场价值转化”为核心,围绕课程内“品牌故事构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等关键知识点,精心构建教学方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品牌品类结构数据图表,深入对比上衣、裤子等品类销售与订货占比,生动解析品牌设计如何将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有机融合。为提升学生参与度,纪老师设计了情景模拟环节,引导学生模拟真实品牌运营流程,制定品牌推广策略,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品牌设计逻辑,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郑莉玮老师在《影视女装设计》课程展示中,以“影视服装的叙事语言与时代美学”为切入点,结合《繁花》《狂飙》等热播剧中的经典女装案例,从色彩、剪裁、材质等维度,系统剖析影视服装如何传递角色性格、推动剧情发展。课堂上,郑老师展示了多组设计手稿与成衣对比图,直观呈现创作过程。在实践环节,特别设置“设计提案工作坊”,学生围绕“《繁花》中李李的复古名伶风服装主题”分组创作,从角色背景分析到立体剪裁演示,完整模拟项目流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影视服装设计的魅力与实操要点。
董赫男老师同样聚焦《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以“品牌文化基因的视觉转译”为核心展开教学。通过国际知名品牌与本土新锐品牌案例对比,从“品牌故事架构”“视觉识别系统层级设计”“产品系列化规划”三个维度,深入解析品牌设计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的统一。现场展示的品牌风格定位图谱与产品结构分析表,清晰呈现核心消费群体需求与设计元素关联。在互动环节,董老师设置“服装品牌设计模拟”活动,指导学生围绕“复古元素的服装品牌转化”开展实操,从文化元素提炼到应用场景陈列模拟,强调品牌设计要兼顾文化内核与市场动态。
专业点评:肯定成果,精准建议促提升
教学展示结束后,进入专业评审点评环节。评审教师团队对三位教师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教学特色鲜明。纪亚红老师教学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数据案例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有效培养学生市场思维;郑莉玮老师视角新颖,将影视叙事与服装设计深度融合,实践环节贴合行业需求,助力学生理解影视服装叙事功能;董赫男老师理论框架完整,案例对比直观,注重培养学生系统设计思维与文化转译能力。三位教师均展现出扎实专业功底、良好教学素养与创新教学理念。
与此同时,评审老师也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针对纪亚红老师,建议后续增加地域文化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强化本土品牌创新教学,提升学生本土设计意识;对于郑莉玮老师,建议优化工作坊时间分配,增设学生作品互评环节,提升互动效果与学习成效;针对董赫男老师,建议补充品牌新媒体营销场景实操内容,如社交媒体传播设计等,强化学生数字时代全渠道品牌设计思维,以更好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总结规划:深化改革,推动专业持续发展
活动尾声,系主任张大伟老师进行总结发言。他高度赞扬了“理论+实践+研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极大提升了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是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张老师强调,专业建设是持续优化过程,需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他要求教师认真吸纳评审意见,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聚焦学生设计能力、创新思维与行业适配力培养。此外,专业后续将搭建学生作品与行业对接平台,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助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本次教学大练兵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宝贵交流学习机会,也为专业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未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
初审:陈晓冉
复审:王 薇
终审:薛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