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优秀作品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 15:21

发布者:




春日旅行——基于居家办公流行趋势的住宅空间设计


获奖情况:第十六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

作品说明:作品“春日旅行”为灵感,为美食博主二孩家庭,在100㎡南北不通透户型内,量身打造“居家片场+亲子乐园”一体化空间。整体以中古混搭风格为主,绿米色贯穿全屋,串联玄关、餐厨、书房、主卧、上下铺儿童房及双阳台七大区域,实现功能联动。厨房设岛台搭配隐藏灯轨与可移动布景,兼顾四口之家日常烹饪与美食拍摄上镜需求;通过地台、壁龛、上下铺设计扩容30%收纳空间,解决二孩家庭储物难题;藤编、水磨石与金属元素交织,让阳光自然融入空间,营造出诗意氛围,即便宅家也能拥有如同春日旅行般的舒适体验。












作者罗诗涵 指导教师:王蓓




共生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营造


获奖情况:12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宇艺术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作品说明: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自然艺术家居空间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自然艺术家居空间设计理念追求和谐共生、材质自然、色彩自然、布局流动、艺术装饰以及环保节能等多方面的平衡与融合,为居住者创造出一个既舒适又富有艺术气息的居住环境。

和谐共生是自然艺术家居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求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通过引入自然元素,如植物、水景、自然光等,营造出一个舒适、宁静、具有生命力的居住环境,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共生。

材质自然是自然艺术家居空间设计的重要特点。在选材上,注重使用天然、环保的材料,如实木、石材、棉麻织物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天然材料所带有的纹理和质感,能够为居住空间增添自然、质朴的美感。

色彩自然是自然艺术家居空间设计的又一重要方面。在色彩搭配上,以自然色调为主,如绿色、棕色、米色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同时,通过色彩的巧妙搭配,使居住空间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布局流动是自然艺术家居空间设计的又一重要特点。在布局上,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通透性,避免过于拥挤和压抑。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使居住空间呈现出一种自由、灵活的感觉。同时,流动性的布局也便于居住者进行自由的活动和互动。

艺术装饰是自然艺术家居空间设计的点睛之笔。在装饰上,注重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通过摆放艺术品、挂画、雕塑等,为居住空间增添一份艺术气息。同时,艺术装饰也能够反映出居住者的审美品味和生活态度。

环保节能是自然艺术家居空间设计的必然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注重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如LED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以降低能耗和排放。同时,注重室内环境的通风和采光,以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总之,自然艺术家居空间设计理念追求和谐共生、材质自然、色彩自然、布局流动、艺术装饰以及环保节能等多方面的平衡与融合。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搭配,为居住者创造出一个既舒适又富有艺术气息的居住环境。












作者:孙文静 田思嘉 指导教师:叶禄新


红砖艺术在餐厅设计中的延续与创新—以长春市开运街旧建筑改造为例


获奖情况:第 12 届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

作品内容:本次设计将把城市旧建筑改造为餐饮空间,通过将改造建筑既有的红砖材料通过排列组合、韵律变化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在新的功能空间中延续改造建筑的文化色彩。针对既有红砖探索红砖与现代材料的融合使用,以此对红砖的艺术表达形式进行创新运用。通过消费者在餐饮空间中的就餐心理,考虑空间色彩、灯光、材质等环境氛围营造,打造文化艺术内涵丰富的餐饮空间。

创作背景及动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建筑在城市快速发展中被遗落在 各个角落。旧建筑是时代发展的见证,但在城市的建设中大多旧建筑处 于废弃、闲置的状态,造成城市空间 的浪费与安全隐患,亟待将其改造为可供社会再使用的空间。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下传统单一的餐饮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消费所需,人们的消费心理趋向于具有审美艺术的公共餐饮空间。本次设计将传统、质朴的既有红砖材料通过和新材料的创新融合运用,在旧建筑改造餐厅的设计中,营造具有红砖艺术氛围的餐饮空间,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精神需求。


作者:易江津 指导老师:刘岩





环境行为学驱动下高校服务空间实践研究—“方寸之间”双阳校区综合体设计


获奖情况:第13届未来设计师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吉林赛区一等奖

作品说明:本设计以吉林动画学院双阳校区综合体为对象,基于环境行为学与服务型设计理念,以创造一个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激发用户行为和互动的服务型文化综合空间。空间是一个集餐饮、学习、办公、休闲、社交、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校园综合体,设计理念以“方寸之间”为核心,借传统文化中“有限空间蕴含丰富内涵”之意,通过分析人与空间互动,解决传统综合体功能单一、空间僵化问题。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融合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综合体融合服务性、开放性与整体性,以可持续景观、行为性动线、多义性功能为策略,实现资源高效整合。

作者宋祎航,邹智淼,李奕凡 指导教师:吴则鑫;张展维






“木心衣坊—基于榫卯文化下的融合重新创造”


获奖情况:NCDA吉林省一等奖 全国二等奖

设计说明:设计以中国传统榫卯结构为核心元素,针对现代服装店空间同质化、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提出将榫卯结构融入服装店设计的创新方案。旨在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打造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体验感的服装零售空间,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商业价值的提升。融入榫卯结构的服装店设计能有效提升空间吸引力和文化附加值,为服装零售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赵勇博 指导教师:叶禄新,焦兴宇





未来教育模式下“书山寻径”——图书馆转型设计


获奖信息:第十三届未来设计师吉林赛区一等奖

作品说明:本设计采用圆形布局,中心大厅为圆心,功能区域向外辐射。这种布局方式有助于增强空间的私密性和专注度。研究表明,具有一定私密性且兼具社交功能的空间,能促进积极情绪和交流。通过放射状动线,将个人学习区、协作讨论区和书籍阅览区有序连接,确保空间逻辑清晰,提升使用者的方向感和流动性。









作者:迟镒霄 指导教师:吴则鑫;张展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