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专业优秀作品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 15:39

发布者:



       作品名称:““融生”主题装饰壁画设计”


         作品说明:本文从心理学设计内涵出发,阐述设计现状、问题及价值意义;作品以羊毛毡软雕塑为主,结合黏土、刺绣、丝网花等材料,运用湿毡与针毡工艺,通过一米以上的大型装饰壁画形式,展现纤维与其他材料结合的艺术情感状态,既呈现丰富自然的视觉效果,又引导观者感受纤维工艺魅力并思考内涵

作者:李艳 指导教师:李思燃



       作品名称:“枯木逢春”系列皮具包袋设计


         作品说明:本设计以"枯木逢春"为核心理念,将传统哲学意象转化为现代皮具艺术表达。选取枯木逢春这一象征逆境重生、生命坚韧的自然意象,通过皮雕工艺创新诠释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设计聚焦钱包、笔袋、手提包等实用皮具品类,将枯木纹理与新生绿意的形态、色彩转化为造型语言,使每件作品既呈现苍劲肌理又焕发春意生机。在技艺层面,依托传统皮雕技法塑造独特艺术肌理,通过层次丰富的刀工与色彩处理,让枯木裂纹与嫩芽萌发形成视觉对比,赋予静态皮具动态生命力。设计兼顾美学价值与实用功能,既以充满张力的艺术表现引发,观者对生命韧性的共鸣,又确保日常使用的舒适性与耐用性,最终呈现一组兼具哲学深度与生活美学的当代皮具作品,为现代生活注入自然哲思与积极力量。

  作者:黄舒婷  指导教师:李思燃



作品名称:“星境”


         作品说明:从古至今,珠宝都是表达情感的对象。审美情感是首饰的核心。未来珠宝会是什么样子?它肯定不会失去首饰最基本的功能属性,未来的首饰将通过科技手段使首饰更具个性化、更具理解性、更与人联系。基于电子消费的可穿戴式设备并不是一种东西。正如巴菲特所说,这是智能时代古老珠宝的新升级。

       这种设计促使人们思考和创造未来,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非凡意义。通过在首饰中展现出人们对神秘宇宙永无止境的探索,表达人类对未来的无限的空间想象。表现、探索和想象是艺术表现,是对新装美学的探索,是充满想象的。希望“星境”系列首饰成为佩戴者身体上的发光体。


   作者:孟羽茜 指导教师:李英琦



作品名称:“人类小样”


作品说明:设计以MBTI人格类型为主题的首饰设计,将心理学理论与艺术设计结合,以MBTI所定义的16种独特人格类型的核心艺术特征转化为首饰的艺术内核及形态,以此突显人自身的个体内在独特性。设计中,选择“贝壳”为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设计其形态,表面肌理和颜色,来表现不同的人格的魅力,选择了琉璃材质和金属材质的结合作为基材,进一步利用琉璃材质与性质,融合颜色与质感,使其恰好贴近独特人格的形成过程,与个性化自我思感的形成恰合,通过“贝壳”部分的造型,材质,颜色的设计再与琉璃的脆弱与坚韧、金属的稳定与持久的特性,巧妙地诠释了不同人格特征的复杂性。此外,赋予首饰特定的佩戴位置和方式,使之成为自我表达的载体。

       本设计在设计上探索了心理学与艺术的奇妙交汇,也满足了当代社会对个性化和自我认同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工艺与社会流行热点话题的结合,更是为灯工琉璃传统工艺与金属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实践途径。


 作者:陈立玮 指导教师:李英琦




作品名称:“TROUBLE”


作品说明:本设计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身体里几种重要运作细胞的功能和外形的研究,设计出一系列能与观赏者和佩戴者产生共鸣的首饰,让人们认识到身体的另一面,让人们感受到细胞们的生命力,即便没有佩戴,也可作为独立欣赏的作品。传统以细胞为题材的作品都是运用细胞们的外形或者对细胞原形做出改变的设计,而这次的首饰设计不仅运用了细胞的原形,更根据每个细胞功能的不同组成了一只“战队”,同时与血管网络相结合,运用了细胞在工作中的状态,赋予了细胞功能性的人格,使这一系列首饰更具有意义,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外形的追求上。

作者:徐宇含 指导教师:李英琦